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零八章军校雏形(3 / 6)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5747 字 2021-06-05

也大多如此,唯有李贞手下这支亲卫队算是个特例——其中大多数军官都是李贞从草根中挖掘出来的,很显然,李贞若是仓促提出军事学院制的建军思想的话,一准是大败而归的下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条乃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李贞自是心中有数,他也从不打无把握的仗,之所以要选择安西作为自己的之官所在地,除了因是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基地,为后续的夺嫡打下个良好的基础外,更为重要的是李贞打算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一展抱负,实验各种新式武器,先进思想,以备将来一旦能夺得帝位,立马可有借鉴的东西,而安西之地便是军事学院制一个很好的试验场所——安西乃是边疆,并不实行府兵制,而是采用边军的募兵制,兵员上的限制虽有,可并不算严格,就目下的三千五百兵马而言,离足额六千人尚有很大的缺口,更别说将来一旦打起仗来,兵额的限制还将进一步放松,能有如此一个试验新军制的场所,正是李贞所想之事,不好生利用一番,那李贞也就枉自穿越了一回了。

贞观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奉旨接任安西都护府大统领的越王李贞抵达玉门关,旋即以王妃有孕在身不好轻动为由,派人以六百里加急向远在京师的李世民上了折子,请求暂缓赴任,帝应允,下诏安抚,并派御医两名赶赴玉门关,准李贞暂住玉门关,待王妃稳胎之后,再行动身,由是,李贞一行在玉门关已滞留近月。

王妃有孕不宜起行固然是实,可却并不是李贞滞留玉门关的根本原因,当然,更不是因李贞畏惧安西之艰险而不敢前行,实际上,李贞之所以停在玉门关不走是在等,除了等自家老爷子的诏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等大漠深处传来的消息,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老爷子的诏书到后不久,李贞翘以盼的大漠之消息终于也接踵而至了,这令李贞好一阵子兴奋,立马下达了召集令,传令王府亲卫队正以上的军官即刻集合,准备议事。

李贞手下一干子将领或是粗豪,或是儒雅,性子、样子各不相同,可有一条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年轻——从典军陈武、副典军林承鹤、校尉刘七一直到下头的各队队正,都是年轻人,岁数最大的林承鹤也尚不到三十,其余诸如燕十八、鹰大等“旭日”高手也同样不过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之辈。年轻固然是经验不足的代名词,可冲劲乃至接受能力却是极佳,尤以服从性更胜,这不,李贞刚下达了召集令,还没等作为时间指示的清香燃到一半,所有的将领全都已集合到了玉门关镇守府的议事堂中,人人面色肃穆地按阶位站好,静静地等候着李贞下达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