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四十三章 邀请冯盎(2 / 5)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4222 字 2022-05-27

过这个月刊,书局便成为联系那些毕业学子的渠道,让这些人每一个月,能有那么一两天,能相互间聚一聚,重复认识认识。

要知道这可不是那个知识普遍廉价,师德逐渐堕落,甚至连同学都被利益扭曲的时代。

莫说同学,就算同校本身在这个时代就是最牢靠的关系之一。

所以每个月月刊到来的几天,相互之间的同学碰个面,一起专研专研新的粮食,甚至哪怕只是简单的说几句话,那都会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惯性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团体,扎根在基层的团体。

当然,对李泰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自己能通过这些书局找到每一个的学员。

如果他们只是单纯的用这些知识种田耕地什么的,那也就算了。

但只要他们有加入到政府体系,甚至公共体系的意思,不论是农官,士兵,医者,李泰都能适当的给与慰问与福利。

理由李泰都想好了,那就是当初你们以学府为荣,现在学府以你们为荣,好好为华夏复兴而努力,切莫辜负学校的培养。

然后每年直接砸钱送福利,让周围的邻居们都知道,你从农业学府出来,就有出息了。

所以,农社这种东西,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联系农业学府的学生,以及发放福利的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崖州雷州之类的地方建立一农社,并且还要发放每年的福利与《粮食》之类的各种杂志月刊,这就直接让成本飙升了起来。

最重要得是,这种发福利的事情不可能是公事,从而走朝廷的渠道。

如果成为了公事,那其他的政府单位肯定是不同意的,所以那就只能够自己掏钱。

而长安到崖州,这么走一趟就算了,而且以后还需要经常跑,这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但不在那里设立一个农社是不现实的,因为李泰是准备在那里埋一个伏笔,不是把这一群人扔在崖州就不管了,然后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开玩笑,虽然农业学府已经成熟,开始出货了,但自己依旧是缺少人手啊,这些可都是读过书的高科技人才,谁舍得乱丢。

只不过,运营这个农社的成本,怕比在长安附近十个农社加起来怕还要高上一倍,其中最主要的开销就是在道路成本上。

但李泰能怎么办,李泰也很无奈啊。

“安排过去吧!”李泰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这一步不可能省的。”

吕才见李泰这么说了,那自然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