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十九章 大文的朝堂(2 / 3)

地方上去历练,别待在京城的衙门里泡资历拉关系。

二来避免了过去那些内阁阁员,没有实际地方治理经验,就会之乎者也或者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根本不了解地方上的实际情况,胡乱给出想当然的意见。

所以目前的四位内阁大臣,有三位都是从地方上一步步干上来的。别看窦鼎之是外戚,太皇太后的亲弟弟,当年还是进士出身,还不是金榜题名完就给踢到穷乡僻壤当知县去了,在三个道辗转了十四年才得以入京为官。

唯独张渊一路从礼部小官做起,十五年顺风顺水干到礼部尚书,可碍于规定死活进不了内阁。别以为清流就不想“进步”,张渊还不是想去文渊阁待着。没办法只能主动申请去地方为官。可好死不死刚去泉门道做督道,第一年就发生百年一遇的水灾,灾民百万死伤无数,作为封疆大吏他自然是难辞其咎,结果被降了两级。本来是为了进内阁曲线救国,最后张渊生生在地方上干了十年才再次回到京城,而且还是干礼部尚书,又过了三年才得以进入内阁。

但不得不承认,内阁大臣因为都在地方干过,很多事情上的看法和作法确实更加实际。也很少发生前朝那些地方官员蒙骗朝廷的事了,毕竟大家都在地方上干过,你那点小九九内阁那些人精能不知道?

但太祖终归有失策的地方,他千方百计的设计制度,依旧没有杜绝拉帮结派,大文历代朝廷中都有派系的存在。

不过这能怪太祖么?只有有人的地方,哪里没有团团伙伙呢?

如今的朝中,就存在着不少派系。例如以窦鼎之为首的首辅派,也是目前朝中最大的派系,人数众多还占据要职。这派也被称作“四句派”,因为窦鼎之一直以来特别喜欢《梦中五千年》里一位大儒的所说的横渠四句,而他一开始的志同道合的同僚也很喜欢横渠四句,后来外人便称他们为四句派。

以张渊为首的清流派,因为张渊很喜欢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被人成为“不愠派”,甚至很多读书人都会亲切的称张渊为不愠先生。不愠派是个很奇怪的派别,其中既有官员也有大儒,甚至很多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也自称是不愠派的,所以这派人数最多,但在朝中的力量远逊于四句派。

高光义既是清流派的一员,同时还是泉门派之首,顾名思义,这个派系主要成员都是原籍泉门道的官员,不过这几年很多南方其他各道的官员也加入了泉门派,现在有不少人称泉门派为南派。

有南派自然也是北派,而北派之首就是次辅袁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