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四十三章 超塑成形延展技术(2 / 3)

大国科技 九月酱 2764 字 2022-05-08

差的金属,要将其加工成现代航发通用的三层结构空心扇叶,其中的难度简直丧心病狂。

所以,国际上主流的加工工艺是用超塑成形+延展的方式来制造,这种制造工艺要求把各部分钛合金在稳定速度下升温到满足其超塑性和可以进行扩散连接的温度区间,这个区间一般在900到1100摄氏度之间。

但是,具体的温度控制要考虑钛合金包裹下的复合材料特性,每一次进行制造所面临的条件都不一样,哪怕在叶舟获取的完整文档中都没有可靠的函数对其进行描述,所以只能靠一次一次的实验。

但是,这样的实验成本是很高的,因为你无法在制造的过程中去判断温度是否合适、钛合金表面是否产生了应力集中,而只能等它成形之后再用专业仪器进行测定。

这其中带来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是极大的。

如果想要解决这种问题,除非有什么仪器能在热成型过程中就能测定扇叶表面的应力集中点,从而通过改变局部升温速度来消除集中。

目前世界上,似乎还没有什么类型的仪器可以做到这一点。

----除了叶舟自己。

想到这里,叶舟开口问道:

“你们今天有试制计划吗?带我去看看热处理过程吧。”

听到叶舟的话,黄亮新连忙点头,仅仅半个小时之后,两人就已经全身防护地站在了热处理车间里。

生产工人小心翼翼地按照操作文档要求将各种材料投入车床,他们监视着屏幕上的每一个数值,一旦发生了数值跳动超过图纸要求范围,便需要立刻汇报示警。

这种示警的次数越多,就意味着这片扇叶的制造成功率越低。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那些数字,只有叶舟是个例外。

他看的不是系统读数,他看的是机床观察舷窗内正在铸造过程中的叶片本身。

此时制造工序已经进行到了钛金属覆盖的关键阶段,温度逐渐升高,叶舟紧紧盯着扇叶的表面,“结构学大师”的天赋疯狂运转,试图从扇叶上找到那可能出现的应力集中点。

这样的应力集中点跟叶舟此前接触过的任何一种情况都不相同,它的集中程度太低了,给叶舟带来的信号也极为微弱,而他还得在过程中不断排除那些因为钛合金未完全延展导致的、只是暂时性的应力集中。

盯着叶片长达一个小时之后,叶舟的眼前突然一亮。

“叶肩处的温度低了,调整下局部温度,先上升100度看看。”

“好,调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