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七十三章 没有人能够阻挡我们的脚步(2 / 6)

大国科技 九月酱 5240 字 2022-05-08

因此,当时西方国家纷纷将光伏产业中最为耗能、污染最为严重,硅提纯、冶炼环节,和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组装生产环节,逐步转移到了华夏。

从2004年到2007年,短短4年,华夏光伏产业电池组件产能一跃从不足100mw增加到了1088mw,华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制造大国。

而当时华夏光伏生产的龙头企业尚德电力,仅仅在光伏产业爆发后的第二年便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丑国主板上市的华夏公司。

这个时候的华夏光伏产业拥有众多公司,在国际上组成了“华夏太阳能军团”,是华夏光伏最高光的时刻之一。

然而,当整个行业沉浸在扩张冲动、财富幻想中,国人沉浸在又一个“华夏第一”中,华夏即将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之时,殊不知整个行业却已经在酝酿着巨大的危机。

而这个危机的成因,正是当时光伏产业“三头在外”的格局。

在产业上,硅晶体的制造、切片等高技术制造关节依然是西方企业一统天下,华夏快速增长的光伏组件组装产业和巨大的产能不得不依赖高价进口硅片,却只能从中赚取微薄的利润。

在技术上,例如硅冶炼设备、硅晶体熔炼炉、切片机等关键设备,银浆、抛光剂等关键配套原材料、逆变器等关键电子器件,也依然被外国供应商垄断,并对华夏实施了严密的技术封锁和专利保护。

而在市场层面,由于华夏当时的新能源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外销售商还几乎垄断了华夏光伏企业的销售渠道--我们造出来的光伏设备,最后实际上只能卖到国外。

这样一种格局下,如果国际市场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整个企业就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可惜的是,当时华夏的产业界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被国际资本抢占了先机。

由于华夏光伏组件产能的暴发式增长,从2004年至2007年,国际市场上的多晶硅现货价格从一公斤40叨乐暴涨至200叨乐。

其实在这时,市场就已经给华夏光伏产业敲响了警钟。

然而,此时的华夏光伏企业却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原本应该进行技术改造、产业提升的投资被再次用于了产能的扩张,大量光伏企业甚至举债扩产。

当然,在多晶硅价格飙升、产业暴发式扩张的情况下,也有华夏部分企业意识到了危机,意识到了掌握上游多晶硅制造的重要性,一些企业开始大举投资上游多晶硅产业,试图打通产业供应链,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