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零六章 研究所挂牌(2 / 4)

复制发动机,从而解除国产商用大飞机的燃眉之急。

所以,这是一个两步走的战略。

工程师需要对发动机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理论固化,反推出理论依据,然后提出应用建议。

这个过程最保守的估计、在不遇到任何理论盲区的情况下,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 因为人力和资源的投入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加速。

不过等到进入地面试验环节之后,叶舟就有提高效率的方法了。

也很简单, 就是饱和试验。

调集国内所有有能力制造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力量,不计代价地去进行生产和测试,毕竟事关国之重器,付出超量的资源也是应该的。

当然,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客观的物理规律是不能改变的,这个实验的过程仍旧需要以月甚至年来计算,即使在国内这样举国体制的支持下,一台军用航发的试制保守也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这是乐观情况,并且是必须基于已有发动机的改进优化,而不是从头开始研发新的发动机。

一台可靠的军用航发,研发周期最短也需要120个月以上,而太行发动机的研发周期长达27年,这就足以说明发动机研发的难度了。

至于复制发动机这方面,叶舟准备在成飞和蜀飞中挑选一个,他们应该是国内唯一有能力去复制这台GE-9X的企业。

按照他的估计,首次复制的时间不会太短,但因为完备到几乎无可挑剔的图纸,也不会太长。

乐观估计的话,大概也需要两个月,这已经算是极快的速度了。

毕竟GE公司一年能够交付的航发也不过是2200台左右,那还是在制造工艺极度成熟的情况下才实现的。

叶舟的目标不在于实现发动机的流水线生产,他只需要盯着第一台发动机完成地面试验,达到可以商用的标准,就可以撒手不管了,至于后面的空中实验和量产工作,那不是他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官方折腾去吧,他还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把巨龙之心的全部阶段剧情模拟完成,拿到最终奖励。

按照模拟器当时的完成度提示,巨龙之心应该总共分成了5个阶段的模拟,现在他已经完成了两个,第三个也已经启动,只要再加一把劲,快速通过三四五阶段,就能看到最后的奖励了。

他很好奇最后的奖励会是什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模拟器给他带来的都是近未来的科技奖励,模拟的场景也都来自于过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