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13章 民国动荡,科教兴国(2 / 4)

微还是十分和颜悦色,然后问道:“听说你已经将中学的化学课本读完了。”

“是的,还请俞先生考教。”乔微没有谦虚,她不觉得在这样的事情上需要谦虚,她还是个孩子,只有表现地越胸有成竹,别人才会越相信。

“那好,我出几道题你答一答。”俞瑀也没说什么,身为如今华大的理科化学门教授,俞瑀的年纪比王晔还要不少,是当时前清派出去的留学生之一,也是难得的回国的人才,他在如今华国的化学领域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的华大的学科还没有那么多,化学被划在理科学科中,不算专门的学科,不称化学系只称化学门。

对于中学的内容俞瑀当然是信手拈来,由浅入深,随着乔微对答如流,俞瑀也越来越惊讶,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奥,甚至有些都涉及到了如今华大的大学生才会学的课业。

不过乔微也只是回答了一些最浅显的,她对度的把握十分好,当俞瑀再提一些比较深奥的题目时,乔微就摇了摇头,“我只让王叔叔帮我借到预科的书籍,其他的我都没读过了。”民国的大学还有预科和本科之分,很多大学设立一年预科三年本科,当然也有的大学本科四到六年不等。

“你学了多长时间?”俞瑀看着面前的乔微也是十分惊讶,天才他不是没见过,但是这么小的天才还是个小姑娘他确实是第一次见。

“十天左右的时间吧。”乔微想了想道:“一共也没几本书。”如今的中学学堂虽然也会教化学,但都是最为浅显和基本的知识,很多中学连化学这一门学科都没有,只有自然课,当然各个不同地方的小学和中学的课程也是不一样的,总而言之各地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课程天差地别,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这化学课的书自然是少之又少,所设计到的知识也是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说这个时期没有所谓的统一印发的课本,民国时期的学生只能手抄教材和课堂笔记,乔微手中的这几本书也是王晔找人借的手抄本。

知识和书本从古代到民国都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古代的世家为什么骄矜自持,盛久不衰,就是因为他们在知识匮乏的年代掌握了大量的书籍,在教育上领跑所有人。

俞瑀听后觉得对也不对,这化学一科虽然中学学得很少,但很多学生却觉得晦涩难懂,也有很多人坚持以前的老旧观念,觉得读书者应读圣贤书,也就是学文科,才能步入仕途,视化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为杂学,为下品,虽然有前清的改革和西学的提倡,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化学等理科不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