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2 / 3)

纳米崛起 岭南仨人 2297 字 2021-09-10

法避免的事情。

应该根据热力学和能量守恒,核电站的热效率再高,也无法达到100%的热电转换。

哪怕有温差发电系统,可控核聚变的整体热效率,仍然处于75.1%的极限,想继续提升热效率,现阶段很难做到。

因此在发电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排出,其中冷却水占据大头。

这些冷却水,虽然可以用温差发电模块,加上补热炉,进行二次废热回收。

但是这种设计,工程师们却选择了放弃,因为这套废热二次发电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回收设备成本,可能需要几十年,而且可以提升的效率最多1~2%,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本身就经过一次废热发电,这些冷却水的热量已经很难再次直接利用温差发电,必须补热增温,才可以达到二次发电的温度标准。

而补热必然要从外部系统加入,这样做会导致系统臃肿化。

至于将冷却水循环到蒸汽轮机中,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是不允许进入蒸汽轮机中的,这不仅不能提升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导致发电波动。

与其吃力不讨好的搞废热二次发电,还不如直接将冷却水输送出去,给附近供暖。

黄伟常知道燧人系将核电站设置在这里的原因。

纳木错是一个高原咸水湖,也是本土第二大咸水湖,这里有淡水净化厂、湖盐厂,还有一大片湖滨平原,周围被高大的山脉环绕,是一片地广人稀的区域。

虽然纳木错看似地广人稀,但已经打通了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隧道,距离青藏铁路的枢纽城市——当雄城,才40公里左右。

有超级公路的支线在,两地的交通非常方便,开车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

核电站输出的电力,纳木错一地肯定是无法消化的,另外还有淡水、食盐、化工原材料、建筑用盐(超级材料的填充剂),以及日后建成的农业工厂,将输出大量的粮食和蔬菜水果。

根据规划,雪域区和青海,将在2016~2021期间,建设6座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将当地的核电站的年发电量提升到1.2万亿千瓦时。

如果以两地人口计算,这里的人均发电将达到一个惊人的地步。

两地人口加起来不到900万,到2021年前后,年总发电量将达到1.3万亿千瓦时(加其他的水电、太阳能和地热能),人均14.44万千瓦时。

这个数值公布出去,可以直接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