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最后一个问题(2 / 3)

这个记者明显是想偷换概念,把秋海销量的功劳,分给米国这边的公司。

陈江海微微一笑:“我觉得刚才史密斯在讲这个的时候,你肯定没有认真听讲。

你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开小差?”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记者找茬的能力,稍微弱了一点。

关于秋海和贝鲁斯的关系,在场很多人都知道。

在秋海收购贝鲁斯之前,贝鲁斯几乎快要倒闭了。

要不是秋海出手的话,想必现在已经没有贝鲁斯了。

这个记者想用贝鲁斯来质疑秋海的成功,简直有点愚蠢。

陈江海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回答。

这两个问题过后,在场的记者也都知道,陈江海不是好对付的人。

要是继续问些带刺的问题,说不定难堪的就是他们。

实际上媒体在某些时候,也是欺软怕硬的。

陈江海表现的强势,硬生生的把这些记者都压了一头,让他们的心中已然存着一份忌惮。

与其自讨没趣的话,还不如好好的问一些问题。

起码明天的报纸上面,他们还有东西可以写。

否则的话回去恐怕都交不了差,那可真的白跑一趟了。

接下来的问题,大部分是关于陈江海个人的。

对于这些问题,陈江海回答的就很轻松,并没有过多的隐瞒。

最后一个问题,让陈江海有点意外。

经过史密斯的提醒,这提最后一个问题的记者,是纽约时报的记者。

他提的问题,十分的尖锐,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了。

现在秋海的业务越做越大,听说你们甚至开始在米国建立直营店了,那接下来你们会做什么?

是要跟米国的家电行业竞争吗?

秋海继续发展下去,会不会对米国的家电行业造成剧烈的冲击?

到时候秋海会不会趁此机会,提高家电的价格,来赚取我们米国人的财富?

这个问题,或者说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今是今天晚上最尖锐的记者提问了。

秋海只是一个企业,谈的事也都是商业层面上的。

可是这个问题,直接把秋海跟米国对立了起来。

不得不说纽约时报的记者真的有些鸡贼,直接就给陈江海设置了不少的陷阱。

陈江海回答的不好的话,那就麻烦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