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百零九章 皆觉无趋帮政忙(2 / 3)

把一大堆的下面送上来的小问题的上书给搬过来。

大家很多当过宰相的,来,一起给解决掉,自己的政事堂就省了许多心。

他相信几个人不会瞎搞,更不担心对方夺权,都进团儿了,哪还有权可夺。

于是众人一人分了一小摞,拿着笔开始批复,习惯了。

地方官员根本不晓得朝堂上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宰相们游刃有余。

改留在紫薇省的留在紫薇省,改给陛下的写上评语,让陛下有个参考。

大唐第一巡查团的人没有什么私欲,他们的待遇好,包括允许去李家庄子看病。

剩下的是帮着大唐把事情搞好了,再过些日子去地方,把一个地方的州府连根拔了,他们到那里帮忙稳定一下。

“李易果然不同凡响。”宋璟自己也批上书,对李易给出高的评价。

这个团儿好,一群人都能放心,即便陛下看出来笔迹和风格不同,也无所谓。

自己太忙了,找团儿里的人帮一帮还不行?又不是外人。

“小易这次没做好。”卢怀慎惋惜:“小易应该出手的,而不是看着对方,对方手段太差,并未显出来他的能耐。”

卢怀慎家中增加了四个煤油灯和四个暖水瓶,属于大件了。

他认为李易早站出来才对,现在用不着了,李易感觉没帮上忙。

“等明天再看。”姚崇批复的速度快。

什么乱七八糟的要修城墙,不许,你们在江南道修城墙?防备谁?

还有河南道想修水利,登州那里的,扯淡,你靠着海,你修水利要作甚?

都不如说疏通大运河,那样还能给你批一下,连黄河用的。

“张九龄上书要钱,想修码头,哪里的码头……准了。”姚崇说着,同意了。

顺便在后面写评:广州市舶,当以湾中码头为重,连新修之路,通南北之市,行往来便利。

写完,他转给毕构,毕构负责户部,修码头若还有地方出钱,定然劳民伤财。

毕构拿过来看一眼,写:如年前开山建关,陆路畅通,可!

这个就要交给李隆基,让李隆基最后决定,同意,户部就拨钱。

其他人也是拒绝和同意,有的甚至指导一下。

政事堂的日常工作皆如此,除非遇到大事情。

地方想要做什么事情,必须写清楚利弊和投入,有规范的,有的像张九龄,他文采好,就写赋。

其他的官员写不了赋,便直白一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