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四九章 肃顺改革(2 / 4)

咸丰知道,此时人太多,估计是讨论不出什么结果。索性散朝,让肃顺和军机大臣留了下来。

咸丰总觉得肃顺欲言又止,似乎还有很多话没说出来。

果不其然,散朝之后,内部交流,肃顺就要放开得多了。

肃顺将自己的想法又从新阐述了一下。

一是改革军制,肃顺坦言既然让各地自筹款项建立新军,索性就裁撤原来的绿营巡防营等军队。将省下的钱留着朝廷自己组建新军。

可以将挑选其中一部分加入新军,其他的人朝廷也不会不管,不能够自谋出路的,朝廷在关外给他分地。这样还能够加速关外的发展。

肃顺分析的很全面,将这些人的后路都给想好了,可谓为用心良苦。

可是肃顺没有想到裁撤这些就军队,伤害的不仅仅是士兵,受损失最大的是那些武将。

武将在意的不是每年那一点点的饷银。他们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链。

这个利益集团就是趴在朝廷每年拨付的上千万军费上面的吸血鬼。现在一下没了,这些人如何会善罢甘休。

而这些人才是朝廷联系军队的纽带,士兵们能接触到的就是这些军官。

肃顺的这条建议,还有一个问题,允许各地建立新军,而且还是地方上自己筹款,这就势必会增加地方督抚的权力。

不过不这样改革也不行,朝廷搞新军还能在各省之间把持好平衡。

要是像现在这样,有地方发展团练,有的地方不发展,就很有可能失去控制。

就像现在的淮海军一般,因为一家独大,完全独霸了两江。

要是当时在安徽、江西都发展起比较强势的团练,那么也许就能够制衡住董书恒。

现在,让地方建立新军稳定地方。更多的钱则投入到朝廷的新军中。过得几年,朝廷手中有兵,自然能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是改革工商业,增加财源。肃顺认为现在朝廷没钱,但是不代表地方上没有钱。

让朝廷去明抢肯定是不行。那些大臣可都是出自地方大族,他们首先会出来反对的。

所以朝廷要是想要增加财源,必须要拿出东西来换。

朝廷手中有什么啊,官职头衔,这个一直都在卖,算是朝廷收入的大头。

像吴健彰那样能拿出百八十万两来买官的人不多,但是拿个几万两出来买个举人、生员什么的倒是大有人在。

再有一个就是朝廷手中掌握的土地了。关内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土地,不用想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