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八四章 小工厂的发展困局(2 / 6)

他们会外包一些给外面的工厂。这些小工厂使用徐州钢铁厂出产的原材料,使用从机械厂购买的车床等加工设备,自己招募工人反过来再帮助机械厂生产零配件。

等到它们的技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可以自己研发生产一些小的工具,一些小型机械。

董书恒知道并非所有的机械都要外在的动力。有些仅仅依靠人力的机械工具也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工具董书恒以前见过很多。

比如一种种植玉米、大豆的播种机,主要部件就是一个漏斗和一个弹簧。

它的下面是一个鸭嘴形的出种口。将种子倒入漏斗中。农民只要抓住漏斗上的把手将前端的鸭嘴插入土中然后快速拔出就可以了。

当鸭嘴插入土中的时候,泥土的阻力会将漏斗下方的出口撑开,种子就会掉落下去。每次播种的数量可以通过调整出口的大小来控制。

这样只要一个农民,一天就可以为几十亩地播种。而且用这种小工具播种的时候不需要弯腰,极大地节约了体力。

像这样的工具还有很多,比如脚踩的水稻脱粒机,将滚轮装在一个大木盒子中,关键的部件就是一个齿轮传动系统,再加上利用杠杆原理的踏板,只要一名妇女就可以将滚轮踩得飞快地转动起来。

然后,将捆绑好的稻穗放到滚轮上,稻子就会脱落到大木箱中。

这些层出不穷的小工具都是从农科院中流出来,专利归农科院出来,除了少数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谁发明的。

工厂只要向农科院缴纳一小笔专利费就可以生产。因为技术门槛很低,生产这些工具的工厂非常多。

农科院得到了这些钱补充到经费中去,就可以做更多的良种培育实验。

生产的多了,价格就降低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就买得起这些工具。

还有很多工具可以用在工程建设上,比如说使用人力的滑轮组吊车,这些东西早就存在,不过现在冶炼技术上升了,工厂可以给他们配上更好的滑轮组。

这种吊车远远地看去就是四个轮子支撑着两个三角形的架子,下面两道横梁,上面一道加粗的横梁。滑轮组装在上面的横梁上,可以左右的移动。

现在徐州这里就有很多生产这些小机械的工厂。董书恒知道后世的很多大企业原本只是小的电子厂。现在欧洲的很多大工厂,比如克虏伯,以前也只是一个小作坊。

这些小厂就像是一颗颗卵,总有几个弄够孵化出大企业。

从徐州的码头登岸,董书恒没有去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