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〇四章 岳麓书院(2 / 6)

让船队进入了八百里洞庭。然后船队直接沿着湘江逆流而上来到了长沙府。

岳麓书院,曾涤生依然在山长室中看书写字。这是他除了讲学之外主要的消遣活动。

自从放弃从政进入岳麓书院开始,曾涤生就极少见外人,尤其是其以前的手下,更是从来都拒之门外。

除非是一些昔日的友人来访问他,他才会接见一下。

现在曾涤生的弟弟曾老九被发配到了极北行省,成为了先遣队的一名汉人军官。

据说在那边混的还不错,手下有一帮子扶桑武士以及林中猎人。

在与沙俄猎人的暗中较量中,曾老九立功不少。按理说已经足够赎罪回来了。

但是那家伙似乎非常喜欢那里冰与火交杂的生活。

他竟然将自己的户籍都转过去了。甚至在那里娶了偏房,开枝散叶了。

对此,曾涤生未多过问。他这个弟弟曾老九生性粗野,也许更加适合在那种苦寒之地打熬,适放内心的野性。

他的长子早夭,次子在理藩院中历练,跟刘清北出国访问了一趟,也还算是不错。

家中还有一个幼子,时常陪在的身边。曾涤生似乎是很享受这样安逸的生活。

实际上只有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才知道,曾涤生对华夏的发展极为关心。

他每天早上吃过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阅报纸。不管是官方办的报纸,还是私人开办的专门介绍国际实事的报纸,只要是跟政治搭边的报纸,他几乎都看。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要写日记,但是谁都看不到,实际上他是将自己对于时政的一些看法写了进去。

“子谦啊,书院都准备好了吗?”曾涤生手中依然拿着书,仿佛是满不在意地问道。

被他询问的男子名叫徐耕,字子谦,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毕业之后留在书院任教,平时会协助曾涤生管理校务。

此人大概二十几岁,长相白净,留着汉人的发髻,穿着一身蓝色的长衫,典型的读书人打扮。

复兴军对普通人并不强制剪短发。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宣传,几乎所有人都摒弃了辫子头。

大部分人都是留着精神且方便的短发。因为董书恒本人也是短发,所有的官员和军人也都是短发。

但是还是有些读书中出现复古运动。这俨然成为了一个流派。

他们穿着古装,还专门有人捅过古籍和古代的书画作品去考究这些服饰。

但是也主要集中在一些读书人的圈子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