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七章 少年军校(2 / 4)

两个孩子看到了哥哥手中的食物也不管旁边的生人,急忙过来,埋头吃了起来。稚嫩的小嘴咬起大饼还很吃力,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吃了一会儿,两个孩子才抬起头露出小脸对郭岩说道:“哥哥好吃,哥哥好吃!”

董书恒退出了棚子,把空间留给兄妹三人。

“范经理,回头把几家矿上的孩童送到高邮。我要成立一所少年军校,一个大型孤儿院。以后所有的孤儿大些的送入少年军校,小的送到孤儿院。严先生帮我记一下,等回到高邮,由行政总署下令江北各地官府将孤儿送到高邮。以后这些孤儿院的孩子年满八岁都送去少年军校学习。我来养活他们,我们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下一代。”

“总统真是宅心仁厚,此举大善。”严仕坤由衷地赞道,好听话大家都会说,但是真正做的没几个。儒家讲要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可是那么多有钱的士大夫谁会去收养那些孤儿呢!

少年军校在德国、日本都存在过,为两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董书恒知道后面很长时间世界都会处于战乱之中。他现在的计划是完整地接收清廷的版图,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华人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不应该只有这么一点生存空间。

因此,今后很长时间,军事建设都是第一位,经济建设也要为军事服务。大规模建立少年军校,一方面能够拯救清廷天灾人祸制造的大量孤儿,另一方面能够为未来的规划储备大量的人才。

当然,董书恒并不是要让这些孩子长大了都为自己战斗,成为自己野心的炮灰。他将要建立的少年军校,仅仅是指在管理上实行军事化,这些孩子在接受了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学习不同的专业。他们可能会失去普通孩子快乐的童年,因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和训练。时不我待,不光是这些孩子,就是大人包括董书恒都要争分多秒。这个国家过去几百年在发展上欠下的债太多了,后人只能通过自己加倍的努力付出,把这些债还上。

接下来董书恒又去了铁矿。矿上炼铁用的是小高炉,炼钢使用的是炒钢法,但是燃料是直接用的煤炭。董书恒听说过,中国炼钢技术从唐以后慢慢倒退,是因为森林砍伐严重,炼铁用的燃料由木炭变成了煤炭,煤炭的杂质太多,因此炼不出好钢。

其实通过焦化处理,用焦煤炼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董书恒将炼焦的方法跟匠师说了一下,匠师很快就搞明白了道理。这些技术就跟窗户纸一样,一戳就破。只是中国古代匠人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