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五十七章 寿宫之争(上)(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532 字 7个月前

在太少,入社标准实在太高,现在文坛哪还有什么复古派的声音!”

李如松好奇的问:“入社标准是什么?”

林泰来回答说:“入社标准目前暂定就四个字,出将入相吧。”

李如松:“.”

原本以为,林泰来故意提到更新社和徐文长,是想拉拢自己入社。

现在看来,是自己误会了,原来自己还不配。

闲聊完毕,随后就说起写奏疏的正事,林大官人口述,李如松执笔。

但写完了奏疏后,李如松又有点患得患失起来,忍不住问道:

“只写大峪山与世宗永陵对称呼应,实乃吉壤,宜在大峪山下仿照永陵兴建寿宫,就真能获得帝心?”

已经夜深了,再加上今天十分劳顿,纵然强壮如林泰来也感到困乏,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信心十足的回应说:

“李都督尽管放心!只要这封奏疏御前,你就是全京师这个月最闪亮的大臣!没有人能抢走你的风头!”

在历史上,李如松属于万历的“爱将”,往往是领兵征伐的第一选择。

林泰来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如松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还是别有机缘。

但既然知道这个大趋势,就可以助推一把,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李如松简在帝心。

在结交未来李大将的同时,又让李大将欠了自己人情,这就叫因势利导。

反正也没付出什么,只要李如松以后不是白眼狼,这波就不亏。

从这个角度想,把“福利”送给李如松,似乎比送给王家或者申首辅的收益都大。

在明亮的烛光下,李如松反复看了好几遍刚写好的奏稿。评估完毕后,终于下定了最后决心,明天就往昌平行在送!

因为在这奏疏的内容里,除了无脑称赞大峪山位置和永陵有对称美之外,没有其他什么可能出格或者引起非议的东西。

就算达不到林泰来所吹嘘的神奇效果,最起码也不会有多大负作用,政治风险其实并不大。

林泰来倒是无所谓,这么大一个京师,这么多的长安名利客,他就不信这份福利送不出去。

王司徒不要,还有你李如松;如果你李如松也不要,那还有别人!

如果林大官人现在是个官员身份,那就亲自独吞福利了,连升三级也不是梦。

但很可惜,他林泰来现在没进入主流官场,就算独吞福利,也达不到利益最大化。

皇帝也没法直接赐给林泰来一个进士功名,然后提拔重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