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八十四章 信仰封圣(1 / 5)

瀛洲的封圣和大夏的封圣不同。

虽然两者的地位都是同等的尊贵。

但瀛洲的封圣数量实在太少。

明面上的封圣不过区区五位。

除了皇室和幕府中的两位之外,剩下的三位封圣各自在瀛洲皆有其职位。

大夏光是十强十凶都有二十位封圣了,再算上现役的封圣,其总数肯定不下于三十人。

由此可见瀛洲的体系在培养超凡者上是多么的落后。

为了弥补体系的缺陷,在瀛洲存在另一条晋升为封圣的路线。

信仰封圣。

即收集人们的信仰,通过收集香火愿力来封圣。

这条路线最初也是在大夏中泛滥过,甚至一度引发过信众的争夺战,数亿人的大国若是为了信仰来爆发战争,必然是你死我活的结果。

一旦进入乱世,就少不了一些山野地区出现淫祀的情况,而打击淫祀是自古每一个王朝都要做的事,信仰必须统一。

后来佛教传入,同样是对信众的争夺。

但在大夏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信仰这一条路线逐渐被优化和取代了出去。

佛教自身都产生了分裂。

因为信仰是存在一个目标的,最终信仰香火都是归于一人,使之成佛;那么剩下的人呢?

于是大乘佛法出现了,追求人人成佛的思想导致佛教开始迅速本土化;

道教则是比佛门看的更清楚,追求成仙得道,实际上要比收集信仰、香火、生灵愿力要容易的多。

这才有了盛世和尚传教,乱世道士下山的说法。

当然,信仰封圣的路线被优化的理由还有另一条,那就是它存在一条上限,信仰取决于人口,而人口存在上限,所以存量市场的博弈对于任何教会都是你死我活。

这就好比一个朝廷只能容得下六部尚书的六把座椅,一个公共厕所的蹲位就那么多,一個坑里塞不进去两个屁股……因而信仰之争往往你死我活,这就必然会陷入无止境的内耗。

而当其他体系逐渐发展,不依靠生灵愿力也能得以封圣,并且逐渐占据主流,就必然导致死盯着生灵愿力继续薅羊毛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过去封圣数量少,一个教派供养一尊信仰封圣就是极限,这位封圣打其他人都是等级压制,能对抗的只有同级别的封圣,所以信徒愿意追随强大的宗教,信仰同一位神祗。

可自行封圣的路线出现后,信众发现一个事实‘俺寻思只要自己努力,或许也有机会封圣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