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929【蒲松龄】(2 / 4)

王梓钧 3463 字 2022-09-03

鞑子一举击溃。如今宁古塔已经收复,东北再无鞑子为患。鞑子官都被抓去做矿工,鞑子平民也被打散迁到黑龙江沿岸。”

“果然是大好消息。”张国维笑道。

这艘民船是运煤的,目的地为扬州,并非什么真正的客船。

张国维自然有单独船舱,那些士子却挤在船工舱里。都不是什么大富之家的孩子,一路能省则省,好在近年来粮价便宜,他们游走四方也花不了太多钱——也有个别富家子,但必须合群,不能太高调。

蒲松龄他爹已经退休,最高做到了知府,而且做官经历还蛮神奇的。

蒲槃是大地主家的独子,娶了一妻二妾,年过四十还无子嗣。左良玉统治山东的时候,又是旱蝗,又是瘟疫,当地老百姓病死饿死无数。蒲槃心想,自己再多家产,也没有子嗣继承,干脆散尽家资救济百姓算了。

于是,蒲槃拿出全部存粮,救活无数百姓,还免了所有佃户的欠租和欠银。

此后时来运转,接连有了四个儿子。

非但如此,大同军收复山东,得知蒲槃的义举,当即让他做代理县丞。分田完毕,代理县丞转正,三年后又异地升迁为知县。

命运就如坐过山车,四十多岁的蒲槃,没有儿子,家财散尽。突然之间,儿子一个接一个生下,自己还官运亨通起来。

蒲松龄的童年时代,总是听父亲唠叨:人在做,天在看,只要做善事就有回报,老天爷不会辜负善心人。

这个时空的蒲松龄,肯定不会再写《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当中,很多故事都有现实隐喻。兵灾、蝗旱、瘟疫反复蹂躏,山东几乎变成鬼蜮,人口稀少之下,佃户能与地主同桌吃饭。蒲松龄就是在那种环境长大,鬼怪故事听了无数。很多时候,他还把清军暴行也写在故事里,需要配合当地县志才能读明白。

而如今的蒲松龄,一心只想着科举做官,对写没有半点兴趣。

运煤船行至扬州,众人下船登岸,随便找大通铺住下,等待着下一条南行船只。

扬州愈发繁华,繁华得人口爆炸。

城里的许多无业游民,宁愿在扬州瞎混,也不去北方谋营生。就像北上广深的打工人,在社会底层挣扎也乐意,根本看不上其他小地方。

城外都已经住满了,去年因为失火,官府还清理了窝棚区。

江苏布政使徐颖无法忍受,也不让朝廷出钱,自己动用江苏财政,强行将窝棚区的贫民,迁徙到河北的各个县城。

在客栈大通铺住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