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3 老同学(1 / 3)

到达隔壁村,五伯带头,其他人跟在后边来到了大表伯家里。

很多人也都是趁着中午这个时间来烧个纸吊唁一下。

一般来说,这边的习俗是当天要去一趟,也叫倒头纸。

像是关系稍微远的,去两趟也就完了。

但是像周有昆他们,关系其实稍微远一点,由于和二哥周有成他们走的近,也是必须来三趟的。

灵房,此时屋里屋外都是人。

除了守孝的,还有来吊唁的。

当前面一拨人拜祭完出来,周有昆一行人走进去。

这种程序大家都是从小耳濡目染,十五六岁就会跟着家里大人参与。

进去以后先是拱手拜了拜,然后跪下开始哭。

毕竟前来祭拜死者的都是晚辈,哪怕平辈也是死者为大。

对着死者四个头,左右两边孝子一个头。

接着,是至亲孝子再过来谢孝。“表伯。”

打个招呼,再磕头,一切都在不言中。

“快起来,免了免了。”

华夏是个礼节社会,哪怕孝子谢孝是应该的,也得客气客气。

不过说免了免了,但是孝子们不能不磕。

周有昆年纪小,比表哥小了二十多。

一般说话都是前边的五伯,二哥等人。

说句现实的话,等到了这几个还算熟悉的表哥没了,下一代也就没有了来往。

那句话咋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死了就拉倒。

大表伯的母亲是姑奶奶,那是大爷和爷爷的亲姐妹。

大表伯和五伯,父亲他们是表兄弟。

到了表哥这一代,和周有昆实际上没啥来往。

当然了,要是平时来往的多,四代五代也是有的。

不过那得说一家有钱有势,另外一家愿意来往。

要是两边条件都是一般人,估计也就不来往了。

亲戚往来是血缘关系带动,可是四代五代的血缘几乎没有了。

就连现在,表哥虽然认出来了周有昆,也只是礼节性客套的拿了矿泉水递给大家。“表弟,喝水。”

“好嘞,表哥你快歇会,我们喝水自己拿,又不是外人。”

说话也是实在,因为从小到大二十出头了,每年都会见个十次八次。

比如周有昆家里这边有办事的,或者是大表伯这边有办事的。

周有昆这边父辈七个人,加上小辈的,也算是每一两年都有事。

而大表伯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