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55 福沙伯的政治避难(1 / 3)

自从美孚洋行,鬼子八嘎太郎入驻长安城,长安城的无线电台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特别是国内的日耳曼人,此时中华对德宣战,导致日耳曼人瑟瑟发抖,生怕北洋军把他们全都抓起来。

于是汉纳根找到了李伯雄,给他送到了三秦。

可是华人抱团,洋人也一样啊。

汉纳根来到三秦,当了军校炮科教官。

生活过的好,自然也就想着拉一把老朋友。

比如魔都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的创始人之一福沙伯。

此人和另外一个军医宝隆,在1907年10月1日合伙创办德文医学堂。。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1912年,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设医、工,德文三科。

可以说,同济医工学堂的创办,对培养华人医学生起了很大作用。

1907年创办,1912年才有了第一批毕业生。

这可是经过两个日耳曼军医加医学博士的培养。

其第一批学生江逢治在同济医工学堂毕业后,直接在老师福沙伯的建议下去了日耳曼。

1915年江逢治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获得日耳曼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华人。

前年回上海后,江逢治行医之间创办了一所药厂,发明了“江逢治痧药水”用于治疗当时魔都常见的肠胃性疾病,“江逢治专治肺痨”药水而名噪一时。

第二批毕业生沈尧阶也不差,历史上福沙伯因为一战而回国,沈担任医院代理院长。

1915年,沈鉴于乡村需要西医,便邀约同学回家,集资在城内东街创办一所小型医院。

在为一位乳腺癌患者施行手术成功后,医院声誉大振。

1916年8月,该院由县地方公款公产经理处津贴,迁址西街,成为本县第一所私办公助的西医医院,取名第一医院,沈任院长。

1919年,他在魔都,和学长江逢治等人创办同德医学院,任教务长。

1921至1927年,兼任南洋大学校医。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过上海红十字会第十九伤兵医院的工作,并在沪自办诊疗所。

抗战胜利后任交通大学校医。

沈尧阶虽然没有去日耳曼深造,但是自身能力也不差。

福沙伯虽然是日耳曼人,但是亲手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才。

汉纳根和老朋友有联系,知道他那边情况不妙,连学校都停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