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48章 营田制(2 / 4)

,刚刚进入幕府的叶芝西向他献上了一个计策。

李昌荼眼睛一亮,急忙过来朝温越献策。

“下官认为,关外各地屯堡的屯田,可以按照营田制,集体授予田地,而不是再单独授田。”

李昌荼道:“耕田所用的种子、耕牛以及农具等均由官府供给,所收获的粮食全部由官府回收,然后按照比例分给每户口粮。

“如此下来,集中各屯人力集中屯田,就算可能因耕牛不足,农具缺少,也不至于影响太多耕作屯田的效率……”

“效率”这个词语是温越经常挂在嘴边的。

跟着温越的部下,已经习惯了温越时不时说出一些新名词。

他们久而久之,也能理解这些新名词,现在已经普遍传遍开来了。

李昌荼所说的营田制,并不是稀罕物。

明初明太祖军屯的时候,就是使用营田制,就如后世的生产大队一样,初期可以集中力量,不过……

温越听完李昌荼的话,缓缓道:“这营田制初期不错,但怕日后军民携带,不愿再努力耕作。”

人是有私心的。

不论是华夏人民,还是放眼整个人类,都是有着自己的私心。

为自己干活,努力费心,从不懈怠。

但是为官府干活,却很少尽心全力。

营田制就如后世的大锅饭一般,看来是集中力量,一起干活,然后发下配制口粮。

却是怕到后来,养出一大群不愿干活的刁民,许多百姓会想尽办法偷懒不干活。

带动整个屯堡,甚至关外都出现不良风气。

之所以明初的这个营田制没有传承下来,转为给每家分田,进行私有制划分,想来也是发现了这个结果。

李昌荼笑道:“将军英明,这般一下子就想到了后果弊端,实在让下官佩服。

“所以,下官和同僚们经过商议,这营田制得需要进行改制,也有着相关的条例。

“如在营田过程中,表现出众着,其家中可以选拔子弟为军。

“等其家中子弟从军中退役之后,可以分得五十亩田地,以及配套的农具耕牛等,这些田地也像之前的军户一样,可以传承给后世子孙。

“这样下来,为了分得田地,能够参军,这些军户户民们就会想着努力干活,有营田之利,无营田之弊。

“而且不仅是营田上,各屯堡负责管理的文吏们,如果表现出众,同样可以发下田地,传承子孙后世。

第2/2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