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5 旗人陆士生(1 / 3)

“不错,猪肉可是京城,乃至全天下最不能稀缺的东西。

他和牛羊肉不一样,猪肉是富贵人家,普通百姓都能吃的肉。”

“而我手下可是有660名士兵,如今立了功,有了机会立刻就可以升任标统。

到时候可就两千人。”

“如果只是混吃等死也就罢了,可是我还想依靠手下军队在这乱世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呢。”

“所以,善待军队士兵是必须的。”

“普通的士兵一个月也就吃一次肉,如果我要是自己养猪,不说每天吃肉,最起码七天,十天一次肉也是好的。”

“再加上我现在有钱,花不出去也是个事。”

“还不如成立养猪场,把我手下的士兵养的白白胖胖,高大威猛。”

在这个年代,让士兵三天吃一次肉,甚至一天一次肉,绝对是最奢侈的。

可是官方养殖,那还真没准。

而且还有一个事情他没有说,那就是猪鬓。

猪鬃是指猪颈部和背脊/部生长的5厘米以上的刚毛,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耐潮湿,不受冷热影响。

听说了没啥卵用,可是你知道猪鬓是油漆军舰、飞机和各种军用车辆的蓝色刷子机枪,火炮的枪管和枪管就明白他的重要性了。

全世界惟有华夏猪鬃产量大、质量高,全世界供给量年约6000吨左右,战前我国即占75%以上。

所有参战各国要想给他们的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那就一定要用华夏的猪鬃。

抗战初期,华夏大陆沿海的港口相继沦陷敌手;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公路等也相继断绝,华夏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价格猛涨。

在当时,华夏的猪鬃成了紧俏的军用物资。

而老美的市场也是“鬃荒”告急。

1939年,老美政府传令老美驻华大使馆,向华夏政府正式提出要求,把出口的猪鬃全部运美,华夏政府表示同意。

但当时,老毛子、老美、鹰酱三国都急需华夏猪鬃。

为此,美、英、苏三国还在华盛顿成立机构,负责协商如何向华夏取得猪鬃、如何分配。

当时老美政府还曾派一位特使到双庆市,表示猪鬃出口事关战争胜负,要求华夏政府保证供应。

从1937年至1945年的9年间,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3000万美元。

这么说吧,拿着猪鬓,你说换汽车就换汽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