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92章 三年(2 / 3)

州凋敝或许和这大旱三年有关,未必和当地的官员有关系的!”

梁山勃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他梁家和朱家都是闻太师一脉的官员。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带着娃娃的老者不屑的吐了口星星点点的唾沫,道:“这整个静安城当官的就没一个好鸟!”

梁山勃看到这老者也没有像其他富贵人家一样对其产生厌恶之感,反而恭敬的问道:“老丈你这话所谓何意?”

老者和他身边的孩童又饿又渴,却是懒得搭理梁山勃。

梁山勃也看出了这一点,当即叫下人取来一些水和干粮分给老汉。

那老汉和小娃娃吃了一些后,又将大部分粮食收了起来。

也是因为这一点粮食,老汉才愿意继续说话了。

原来自从闻太师一脉的清流官员掌权雍州后,单项的税收确实减少了不少。

起初雍州各县的老百姓,还真以为自己迎来了青天大老爷。

却不想后面除了赋税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头税、烧火税、缉盗税等等,明目之繁让人瞠目结舌。

这些乱七八糟的名头一个个所交的钱虽不多,但架不住税的种类多啊!

要说当初叶光明他们严松一伙的官员收税是直接拿利刃剁肉,那么现在闻太师他们一脉的官员则是用钝刀子一点一点的割肉。

梁山勃和朱英台二人并没有完全相信老汉所说的话,他们二人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因此,他们决心再找其他老百姓问问,看是不是真的如同那老汉所言一样。

朱英台有注意到,这老者和他身后的娃娃都背了一个包裹下来,应该是要离开静安城。

于是朱英台便问道:“老人家,您这是准备去哪里呀?”

那老汉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周围没有静安府的官员衙役,便小声的说道:“实不相瞒,老头我准备带着孙儿前去平凉县,听说现在有不少人逃荒到平凉县和平江县了呢!”

梁山勃和朱英台二人大为不解,据他们所知老汉所说的平江县和平凉县都在雍州地界之内,而且还在更北处,与匈奴、契丹还有羌狄异族接壤。

这些人不但不往南边逃,怎么反而还往更北边逃呢?

如此操作,让梁山勃和朱英台二人心中都是无比的茫然。

那老汉也看出了梁山勃和祝英台二人的不解,便回复道:“两位好心人想必是在疑惑老头,我为什么不往南逃荒吧!”

“实在是因为老头我手中的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我们爷孙俩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