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九章 崇文抑武?蠢货!(2 / 3)

咱,估计一年就能从燕京打到南京了。”

朱棣说道。

“爹,我们也不差啊。”

一旁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不开心了。

“爹,我和二哥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且我和二哥也不必岳飞差。”

“好好好,你们两个也不差。”

朱棣对于这个傻儿子老三也是无话可说。

此时天幕上有声音传来。

【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将文人摆到了国家统治这个金字塔的顶尖。】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都是由文官担任的。除去南宋建炎,绍兴年间岳飞、韩世忠、刘琦这几个名将做到枢密副使,北宋在稳定以后,只有一个狄青当过枢密副使,这已是武将能做的最高官职了。像唐朝那样出将入相的事,在宋朝是不可想象的。】

【相比较其他历朝历代起来,文人在宋朝是最安全的,起码是没有生命之忧。有人说宋朝没有文字狱,那是不确切的,最著名的就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党争也是有的,有新党、旧党,等等,不一而足,但从来没有人因此被杀。】

【不杀文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的祖宗家法”,北宋的每一位新君即位之前,都要在他留下的誓碑前发誓,其中的一条就是凡上奏的士大夫绝对不杀,不管他写的奏章多么激烈,也不能杀。文人即使犯了罪,通常都是被流放了事。享受到此等待遇的就有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但是,武将们呢?他们有什么待遇吗?不,什么都没有。狄青成名于宋夏之战期间。短短数年,他就从一个下级军官“坐火箭般”地升任为马军都指挥使,而后又迁为枢密副使。后来,越南的依智高叛变,在宋仁宗与宰相庞籍的支持下,狄青作为主将出征,一战成名。

得胜而归的狄青,再次受到宋仁宗的嘉奖。后者迫不及待,要将狄青提拔为枢密使,好让他成为执掌大宋军事的“一把手”。不曾想到,恰恰是曾为狄青出征而力排众议的庞籍率先站出来表示反对。】

【狄青一个“贼配军”,竟然堂而皇之地与北宋文臣并列,并跻身于核心决策圈当中,这难免会让文臣感到羞愧与难堪。尤其是对“屈居”在狄青之后的文臣们来说,这更像是一种“耻辱”。狄青愈是光荣,便愈发显得他们无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