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六十三章 遇刺 一(1 / 3)

巴比伦帝国 华东之雄 2163 字 2021-06-18

埃及,首都开罗。

埃及国土跨越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地当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2700千米。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埃及更是一个交通要地。

埃及的主要人口都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他们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巨大的胡夫金字塔,干旱的撒哈拉沙漠,诱人的西奈半岛,繁忙的苏伊士运河,这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

埃及也一直以阿拉伯世界的老大自居,而且,他们确实也做到了,在阿拉伯世界与犹太人的战斗中,埃及也是一直冲在第一线的。

但是,结局却非常不乐观。

三次中东战争,每次都是以阿拉伯联军的失败告终,非但没有把以色列打垮,反而被以色列侵占了许多土地,连埃及最重要的西奈半岛,也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时候,丢弃给了以色列。

这让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感到非常震惊。

直到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军队终于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成功挫败了以色列人,突破巴列夫防线以及歼灭以色列190装甲营。但是,仍旧没有夺回西奈半岛。

这位从四十年代就开始从事革命斗争的政治家,终于开始疲惫,埃及虽然有苏联的援助,国力也已经疲惫不堪,而一直在与以色列的战斗,也让埃及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埃及想要实现和平,只能通过谈判!萨达特终于下定了决心。

非常庆幸的是,现在以色列的总理贝京,是个温和派人士,也主张通过谈判的方式实现和平,如果是以色列右翼分子上台,比如强硬的沙龙,萨达特的愿望,根本无法达成。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萨达特总统不顾阿拉伯盟友方面的反对和苏联的阻挠,以其不同寻常的胆识,毅然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

1977年11月19曰,萨达特作出了阿拉伯世界的惊人之举:作为坚定的反对以色列的战士,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萨达特访问了以色列并在其议会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说。1978年9月18曰,在美国的斡旋下,埃以双方签署了戴维营协议。第二年3月26曰,又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正式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战争状态。

埃及东面的战线结束之后,埃及就可以从令人心力疲惫的战争中解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