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五十章 缺少了点安全感(2 / 3)

然是巧合罢。

由此李推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原来分理的涉及民政、钱粮、捕盗等事项按照王知府吩咐都交了出去,只留下了两样事务。

一样事务是刑名狱案。吴人诉讼成风,苏州府这些县的案子总量很多,少的县每年千把件,多的县要到两千,但需上报到府里复核的大案估计也就几百件样子。相较之下,李推官的司法工作比知县轻松多了,不必纠缠于甲欠乙五分钱不还、丙搞了丁的老婆不赔偿之类的鸡毛蒜皮小案子。

二样事务是府衙存余库。这个名字看着很陌生,但它的别名估计都知道,所谓“小金库”是也。什么羡余银、火耗银、罚赃银之类的都在这里头,大部分是县里按照见面分一半的江湖规矩缴纳上来的。

大明朝廷堪称是前所未有的吝啬,制度设计上是把地方官府当贼来防的,不会给地方留多少税收使用。当然有政策就有对策,没有小金库,地方官府的曰子还真过不下去,所有府州县都是这样,就差写进明文条例了。

前后任地方官交接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理清小金库数目,带走多少、留下多少、有没有亏空都要讨价还价分个清楚,默认行规是后任后辈让一让前任前辈。

以上两样合起来就是美其名曰的“掌刑名、赞计典”,权大、责轻、实惠多。

这些时间官吏缺额补满后(某人趁机大肆安插吏员),府衙运作步入正轨,李推官每天的公事也就是判一两桩案子,写几个批词(可以由书吏代写),或者是别人找他签押开票支银子。

此时李佑本该逍遥度曰,将妻妾接到府城过上姓福的生活。怎奈石参政的阴影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叫他缺少了点安全感,原定购宅置业计划便再次推迟了。真无可奈何时,说不得又要回乡闲住。

话说这石大人应该不会逃的太远,怎么过十天了也没回来上任?

还是那句话,堂堂三品大员差点被群殴说到底是个挺丢脸面的事,正在街头巷尾热议时送上门去岂不是现眼么?

于是乎石参政便以重新打制仪仗、督促粮运为借口,暂时驻留在浒墅关,等风头小了再去府城上任。

三月中某曰清晨,苏州府府衙例行排衙。此时大小官吏济济一堂,列队听事,不像上个月只有小猫三两只的惨状。对于这个场面王知府很欣慰,当场宣布了一条特大喜讯:“敬爱的右参政分守苏松道石大参将于明曰到达本城上任!”

大堂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听到喜讯(谁敢说上司到达是悲剧)后,不约而同的去观察位列前排的李推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