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85章 小侯爷(廿四)顺水推舟(1 / 3)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459 字 7个月前

阿拉干在吉大港舰队的出港其实归根结底在于小国面对强大威胁时的自然反应。

事实上,当初南疆诸国被京华全面实控,阿拉干作为与南疆毗邻的一个小国,就已经对自身安全局势十分担忧了。

想想也知道,数十年前还只是缅甸东吁王朝崛起,他们阿拉干就曾经被缅甸进攻过,最后主要是靠着地理优势和葡萄牙雇佣兵的帮助才得以逼退东吁人,但随着这次战争,危机意识已经在阿拉干人心目中扎根。

后来京华控制了整个中南半岛,虽然名义上的总兵力居然只略多于当初的东吁王朝,但阿拉干人很清楚,彼时京华的统治区域超过三个东吁王朝鼎盛时期的版图。至于总兵力为什么相对并不算多,显然是因为装备更精良,不需要维持以往老式军队那样庞大的规模。

这个道理阿拉干人是能想明白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有葡萄牙雇佣兵,这些人的战斗力远超阿拉干当地军队,靠的不就是火枪火炮的装备更加精良吗?所以,阿拉干人此刻感受的危机就更重了,也因此不得不派出探子潜伏在南疆一些关键地区进行监视,以期防范。

自从南洋一统,这种安全危机意识在阿拉干人脑海里直接爆炸,认定南疆的进犯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其派遣在南疆各地的探子更加卖力,甚至形成了定期汇报的制度。

此次西征,由于有给高渊养望立威的意图在内,南疆方面对于很多调度都没有做严格保密。虽然具体的军事计划只有高层一批人知晓,但军队和物资的调动是没有太多掩护的。

一批批原本并不驻扎于定南城的军队开入定南、部分原驻地在勃固的军队往勃生聚集、南洋舰队大批军舰结束巡洋而回到定南进行紧急维护等等,这些事情可是随便打探一下就能知道的。至于说一些物资的调动,虽然比直接观察军队行止要难察觉一点,但对于有心人而言却也未必算得上隐秘。

由此,阿拉干人的探子将各自观察到的变化传回国内,国内自然就知道战端将起。不过这里有个时间差:首先得是探子将消息传回,然后王国高层做出判断并给军队下令,军队收到消息之后紧急集结并调集物资,最后才是军事调动正式展开——这都是需要时间的。

阿拉干人的消息传递显然没有南疆的飞鸽传书那么快,而西征军最后的出征偏偏又因为来自莫卧儿帝国内部的变动而临时提前,两相交会之下,阿拉干人的一些行动就意外的慢了半拍。

他们原本是打算将吉大港的舰队调回国都妙乌附近海港,打算构筑妙乌的海上防线,正如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