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刀阔斧(2 / 5)

唐朝小闲人 南希北庆 4134 字 2021-07-26

而在成立的当日,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

首先一点,当然就是核心思想,也就是普及教育。

这一次真的是全国性普及,不是说小打小闹。

朝廷明文规定州府必须建立要学院,上州必须建立三所学院,中州两家,下州一家。

学院规模是以当地州府所在的城市人口为基准,乡村就先别管,因为乡村太零散,不可能每个乡村去建一个学院,朝廷也负担不起,也不能让乡村的孩子跑到城市读书,就目前的交通情况来看,这不太现实,这其实也是要推动城市发展,因为教育是非常吸引人的。

费用的话,由中央和地方州府分摊,中央从中减少州府运送来长安的粮食量,韩艺认为这运费实在是太划不来了,尤其是那些没有河道的州县,就还不如用在当地,造福当地百姓,等到代金券普及之后,再做打算。

而商业发达的城市,那是要另算的。

在长安、洛阳、青州、莱州,以及整个运河一代。朝廷是硬性规定,作坊集中区,是必须要建设学院的,学院规模以作坊人数为基准来算,学院的建设由当地商人出资,课本和老师的工资,由当地的印花税来负担。

而国库在教育方面支出,主要是针对军籍户所在乡村。

这些学院中多半也是要缴纳学费的,但是非常非常低,这一年下来,学费大概在三十文钱左右。

因为要是完全免费,大家也不会珍惜的。

但是课本不属于学生的,是要传下去的。

其次,确立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并且颁布教科书选取制度,朝廷不印刷教科书,哪怕是由朝廷出资的学院,也是要朝廷从民间采购,但是教科书出版社,必须去户部注册,获取出版资格,才能够出版教科书,并且内容都是要经过教育局的审核。

最后,鼓励私营学院的发展。私营肯定是针对有钱人的,如果没有私营的话,富人也得去朝廷建的学院读书,朝廷负担就更大。

为了鼓励私营,为了鼓励教育,朝廷还颁布了一系列的辅助政策,就是文房四宝、纸张、书籍,等等有关教育的一切交易,全部免除印花税和作坊税。

因为免税的话,成本就低,那么利润空间就大,商人才会愿意投资教育。

而且,优秀教师将有资格进入教育局,直接入仕为官。

这个还真不是空口无凭,王义方他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朝廷支持民间成立教育协会,辅助朝廷,普及教育。

就在第二日教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