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15章 日军的尝试性进攻(2 / 3)

是直接上人进攻这是什么操作?

其实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原因,日本人比较穷,特别是东南亚地带,日本人首先得通过海运将武器弹药输送到东南亚各国,然后通过铁路运往各个战略要地。

这,就迫使日本人放弃了比较奢侈的炮火准备,不能每个阵地都倾泻一堆弹药,首先要知道对方的火力布局,人员配置,最重要最重要是得知道对方的重火力在哪!

所以,他们现在改变策略了,要的是精确打击。

精确打击这个词是从哪来的呢?

不得不说,第二个原因。

日本人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吸取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优点的一个种族。

比如华北战场上,那个威名远扬的学校,从那个学校里面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战斗战术,战例等等,日军大本营都有收集。

收集了,就研究,研究了就学习。

八路军之所以战斗力提升快,就是他们每一次战斗过后,都在总结,检查自己,检查整个队伍在行动中有哪些不足,然后进行改进。

这种在战斗后进行总结,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学习过程,让八路军的战斗力突飞猛进。

日本人也是,任何种族都有那么一个谚语:

大概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因为一个坑摔倒,那叫不小心;下次经过还因为那个坑摔倒,那叫忘性大;但是第三次经过还因为那个坑摔倒的话,那不叫不小心也不叫忘性大,那叫蠢!

善于学习总结,几乎都是每个民族前进的特质,不可否认日本人的学习能力很强。

虽然没有学到精髓,但基本上因为条件原因,他们迫不得已捡起来学得半桶水的精确打击。

但前提是,侦查力量要到位!

由下侦察上,很难侦查的,他们的炮兵侦察小组,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得不到那个阵地上面的火力人员配置情况。

所以,具有试探性质的进攻开始了,日军进攻的是一个面,一个山头。

一个小队负责的面很大,每一个人之间都很分散,最起码30m以上。

互相之间30米的距离,射击已经能形成交叉火力了,前后左右的火力配置,已经是日军攻击阵型的最优选,一个小分队整个散开的话,整个进攻扇面就已经达到150m。

这有很大的好处,这样伤亡小,防炮,但是这样的进攻阵型,对于枪手的射击精度很有要求。

而且对于日军常用的猪突式冲锋白刃战有很大的战力削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