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欧空局(1 / 3)

红色苏联 华东之雄 2080 字 2021-08-09

在后世,论世界航天的技术,当然首推美俄,这是第一梯队的,航天技术,远远地甩开了其他国家几条街。而第二梯队,就是华夏和欧空局。

华夏的优点,就在于人员吃苦耐劳,敢打敢拼,虽然拨款不多,但是出成果,先后搞出来了北斗导航系统,载人航天技术和空间站。但是,运载能力并不突出,华夏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25吨,这已经到了16年的11月了,才进行了第一次的发射。

而且,上面最重要的发动机,还是90年从前苏联引进了2台RD-120发动机进行原理研究,之后才研究出来的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即使如此,到苏联的技术还是差了一大截。

而欧空局,在华夏进行研究的时候,阿里安5火箭,就已经在九十年代开始了商业发射,这种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同样是20吨级的。

可见,华夏的运载火箭技术,还是落后的。只是,欧空局也有一个很大的劣势。

这是一个国际组织,所以,相互之间的扯皮,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天技术开始了迅猛的发展,同时,50年代的繁荣使得西欧国家能够投资太空领域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欧洲单独的某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和两个超级大国竞争。欧洲想要独立发展,那就只有联合起来!

在这样的目的下,两个组织很快就出现了,分别是ELDO(欧洲发射发展组织),和欧洲航天局的前身,ESRO(欧洲太空研究组织)。到了1975年,两个组织合并,成立了现在的欧洲航天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空局拥有19个正式成员国,在巴黎设立了总部,在法属圭亚那库鲁有一个发射场,在荷兰诺德韦克有欧洲空间研究技术中心,在德国达姆施塔特有欧洲空间操作中心和位于科隆的欧洲宇航中心,前者负责所有卫星操作以及相应的地面设施和通信网络,后者协调所有欧洲航天员的活动。还有意大利弗拉斯卡蒂的欧洲空间研究院,主要任务是地球观测数据的利用和信息服务。

不过,占据主导的依旧是法国,这可以从法国人占据的比重就能看出来,同时,法国也是重要的阿里安火箭的研制者。

可以说,探索太空,只是科技上的行为,并不能产生太多的经济价值,或者说,投入产出不是很划算,所以,当各国经济良好的时候,还可以正常运转,一旦各国经济不景气,就会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这点可以从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上看出来,欧洲人扯皮了十几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