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四三章 大和的早期改造(1 / 4)

大和作为战列舰,总体设计上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是历史上实际建成的最强战列舰,拥有实际列装使用的最强舰炮。

她的舰体设计也是非常优秀的,使用了相对合理的早期球鼻首,拥有非常优秀的回旋半径。

用十五万马力的动力系统,推动七万吨的舰体,获得了27节的相对较高的航速。

她可以说是日系军舰设计的集大成之作,是非常优秀的稳定的海上炮击平台。

当然,她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设计理念可以通过学习迅速提升,但是制作工艺水平却只能依赖于长期的积累。

作为后发的工业国家,日系的工业基础相比欧美而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

日系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到了日俄战争的时代,才有能力自行建造大型主力舰。

大型主力舰的设备之中,对于工业基础依赖性最大的,就是大型舰船的动力系统,包括锅炉、轮机、传动轴、齿轮组。

美系被北卡罗来纳级之前,都搞不定大功率的传动轴和齿轮组,才不得不长期使用电传动。

二战时代的日系的军舰的锅炉和轮机,一直都是技术相对薄弱的环节。

翔鹤和岛风的动力系统虽然性能好,但是稳定性不是很好,有点类似于超频产品。

大和的最终建造方案,是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方案,而这个保守的倾向贯穿了整个方案的方方面面,包括非常重要的动力系统。

大和的锅炉,蒸汽温度325度,蒸汽压力25公斤每平方厘米。

在日系大舰里面,只有试图量产的苍龙比她低,小船里面的阳炎都比她高一截。

翔鹤的锅炉蒸汽温度是360度(阳炎350),蒸汽压力30公斤每平方厘米。

日系锅炉水平最高的是岛风,蒸汽温度400度,蒸汽压力40公斤每平方厘米。

作为对比,美系的弗莱彻,蒸汽温度454度,蒸汽压力43公斤每平方里厘米。

岛风就造了一艘,就因为成本控制不住,而没有投入量产,宛如手工打造的奢侈品。

弗莱彻却是产量高达175艘的量产货,后续还有70艘弗莱彻改进版的艾伦萨姆纳级,105艘基林级。

日系舰队中,不同规模的军舰,不同尺寸的军舰,可能有不同标准的动力系统。

而美系的产品则基本都是量产货,从驱逐舰到战列舰,技术指标大多都在近似的水平上。

体系不完善,标准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