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七十二章 君要臣贪臣不得不贪啊(2 / 7)

?”

朱标闻言,顿时皱眉问到。

中国历史上几百位皇帝,大多数都被儒家文化影响过深,朱标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在他们的认知里,朝廷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是否让利于民,而在他们心里,好皇帝的代表就是汉文帝或者汉景帝,无为而治才是目标!

方世玉这一招简直就是釜底抽薪,把胥吏取而代之,朝廷直接把手伸向了老百姓。

虽然国库确实可以因此变得充盈,但名声显然也会败坏。

这么做,简直就是舍本逐末啊。

只是朱标话音落地,朱棣却是翻了个白眼。

朱棣觉得朱标的想法实在是太酸腐了。

对象不一样了,那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一个是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了,一个是进了国库了!

国库的银子是干吗用的?

那还不是用来修路建桥,赈灾惠民吗?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莫过如是了!

朱元璋也点了点头,显然跟朱棣的想法是一样的。

“这就是你的想法太狭隘了!”

“我说归公,怎么能是鱼肉百姓呢?”

“朝廷岂能跟下面那些胥吏一样?那些胥吏贪污的时候,损耗多少,全凭他们一张嘴或者一条腿!”

“决定权都在那些胥吏手上,老百姓自然是被鱼肉的。”

“一旦归公,那这个决定权就回到了朝廷手上,损耗的多少,就由朝廷说了算了!”

“朝廷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损耗标准!”

“举个例子,那些蛇虫鼠蚁较多的州府,粮食也不易保存的州府,损耗就可以稍微定的高一点。反之,其余的州府,那就可以定的稍微低一点。”

“再比如距离金陵较近的州府,损耗就可以定的低一点,较远的州府,就可以定的高一点。”

“即便是大明宝钞,那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价值,来制定一套标准的损耗。”

“如此一来,损耗朝廷是承认的,下面的胥吏也不会左右为难,定制的条件稍微放宽松,老百姓也不会叫苦连天。”

“朝廷、官吏、百姓,人人都没了抱怨,岂不美哉?”

方世玉笑着,淡淡解释到。

实际上,就是让各地的税收以及损耗,按照不同的税种,以及不同的地域,划分不同的标准,完全公开!透明化!并且贯彻执行下去。

如此一来,贪官污吏自然没了空子可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